首页 > 专文专题 > 正文

闲聊日本动画歌的历史(五)动画歌LIVE时代

amuro_1985
分享+
0

动画歌

三牛:那么说到这里进入我们现在这个七年,其实也就是基本延续了上一个十年的格局。11年的话很多作品都比较火,最有话题的当然是《魔法少女小圆》,然后像《歌王子》、《偶像大师》也出了TV动画,相关CD销量也不错,然后LiSA凭借《Fate/Zero》的OP出道,也获得了相当好的成绩。12年《黑子篮球》、13年《进击的巨人》、14年《LOVE LIVE!》、15年《偶像大师灰姑娘女孩》,16年《冰上尤里》,17年《动物朋友》等等,各个年份都有一些在歌曲销量和动画热度上都表现的比较抢眼的TV动画作品,但个人觉得并没有太多“原爆点”。

75.jpg

76.jpg

 

叫兽:-没有真正能像大和号和福音战士那样改变产业格局的。

 

三牛:-嗯,《小圆》虽然进一步增加了宅圈的群体数量,也增加了一些原创企划,不过就大的产业氛围上来说没有太多变革。动画歌这边大体上也是延续了声优歌手热潮以及角色歌崛起这么一个路线,不过稍有不同的是,主流J-POP界在经历了AKB、杰尼斯热潮之后,日本进入“偶像战国”时代,而动画界这边也“时髦地”进入了这么一个大格局,再次与时俱进。还有就是,实体CD销量愈发低迷,Tie-UP商法对实体CD的促进作用也日渐甚微。对新人歌手来说,哪怕你就是Tie个热门电视剧、电影、CM之类的也一样不太管用了,实体销量比较好的除了偶像歌手(特典商法带起来的)外只剩少数SOLO歌手。在这么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情况下,靠着“特典商法”和“固定圈层”支持的动画歌、角色歌的实体CD销量反而有了更加亮眼的表现。

 

叫兽:-嗯,刚才不是说到Lantis嘛,2010后的话也有两个偶像作品驻场,《LOVE LIVE!》和之前提到的《偶像大师》。

77.jpg

 

三牛:-对,前者着实引起了不小的话题和热度,也顺势上了红白。个人觉得《LOVE LIVE!》的经验来自三个东西,一个是声优角色歌+校园音乐类俱乐部活动的《轻音》,一个是声优LIVE时代中强调现场舞蹈能力的《侦探歌剧》,最后一个则是比AKB48还要早的业界常青树《偶像大师》。因为《偶像大师》目前是“四线并发”的状态,音乐发行上交给了两家公司:本家和灰姑娘交给了老铺哥伦比亚;百万和SideM则交给了Lantis。对了,百万和SideM是2010年后的企划,而在2007年偶像大师有出过一个机器人题材的动画,那个时候南梦宫和万代刚刚合并没多久,动画制作是日升,而音乐担当自然是选择了和万代有关联的Lantis。

 

Lantis靠着《LOVE LIVE!》和《偶像大师》这两个东西近期过的不错。对于老铺哥伦比亚来说,《偶像大师灰姑娘》这几年的势头非常猛,相关CD在短时间内就已经占到了整个偶像大师系列音乐CD销量的大多数,可以说老铺哥伦比亚也靠着《偶像大师》过的不错。

 

叫兽:这么一说……这个七年好像也没有什么可以再讲的了吧。

 

三牛:-还是有几点要提,之前说2005年作为很重要的一年定下了日本动画歌如今的大格局。J-POP主流歌手Tie-UP的动画歌就算大家都很喜欢但这些歌手毕竟是主流世界的人,平时打不到一块,而2005年之后的几次起爆让更有亲和力的声优歌手纷纷登上了畅销榜的上位,一些深夜动画作品中的歌曲获得了“市民权”,另外也有LiSA这种动画歌专属歌手味道比较强的一般艺人。而ASL让这几类歌手在同一舞台上演出,这个意义确实很重要,真正做到了“打破隔阂”,大家一起乐,一起闹腾。

 

因为深夜动画中的主题歌获得了“市民权”,意味着宅向动画的主题歌作为一种单独的文化被人认可了。所以在2010年时专注动画歌的杂志《Lis Ani!》开始创办了,Lis Ani!也开始搞动画歌LIVE活动,在2016年他们还分离出了针对女性读者的《LisOeuf♪》。另外,09年开始也有ANIMAX MUSIX,也算有点规模的动画歌LIVE了。然后15年的时候King Records也搞了自己的动画歌活动KING SUPER LIVE,16年社内纷争没搞,今年也搞了第二次。



78.png

79.jpg

78-2.png

ASL、Lis Ani!、ANIMAX MUSIX、KING SUPER LIVE,动画歌在声优歌手、角色歌的浪潮下彻底进入了LIVE时代。

 

叫兽:-说了这么多声优歌手,其实我觉得虽然他们在“身份上”对动画核心消费群体有“亲和力”,但是说老实话,那些歌曲其实和J-POP也没什么区别,主题性也很稀薄。包括部分和动画接点比较多的非声优歌手,演唱了大量动画歌,但是实际上和主流J-POP也没啥区别,可能也就是动画歌多数要欢快一些,BPM高一些,电乐器的比例也多一些。

 

三牛:-没错,其实都是Tie-UP,改变的只是从“主流J-POP歌手”到“声优歌手”这个身份的转移上。其实不管歌手是哪种身份,TV动画中使用的歌曲有主题性强的也有主题性稀薄的,有符合氛围的也有不符合氛围的。私心说一句,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还是更喜欢那些主题性强一些的动画歌,比如这几年《JOJO的奇妙冒险》TV动画版里的那些歌曲,真的是太棒了。另外在一些多媒体展开的作品里也有着一些令人惊喜的角色歌。角色歌其实是不怎么以TV动画为载体的,游戏当然是大多数,但今天我们没怎么说到这块。角色歌可以是独立的音乐企划、可以是广播、漫画、舞台剧的附属企划,角色歌活跃的场所就非常广泛了,因为不用受限制于“TV动画主题歌”这个载体,只要企划敢做,什么类型的歌都能听到。

80.jpg

比如像《偶像大师》系列,在2009年的时候甚至敢把psychedelic trance(迷幻电子舞曲)这种东西塞到“二次元偶像作品”里,打着“偶像”的旗号却是实质意义上的“先端作曲的实验田”。因为《偶像大师》是游戏企划出身,南梦宫的音乐制作组本身就是日本游戏音乐史中很重要的一支力量,而唱片发行商哥伦比亚不仅技术积累深厚,企划也特别大胆,这几点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偶像大师“极高作曲自由度”的环境。

81.jpg

叫兽:-其实也有一点,现在是手游带IP时代了,偶像作品的手游大多数是音游,以这个为依托也可以有着相当数量的原创歌曲。没有了TV动画的一些束缚,这些歌在创作环境上反倒更为自由。

 

 

三牛:-是的,同样的作曲者可能在TV动画里做的就是很王道、很常见的曲风,到其他媒体上可能企划喊作曲放开玩,那他就放开玩了,这样也容易出现一些厉害的歌曲。

 

最后说一下商业系统这边吧,2010后主要也就是网络配信和相关服务变得更全面,比如今年3月份,Flying DOG、Lantis、角川等公司联合搞了一个面向智能机的动画歌流媒体平台“ANiUTa”,月费制,一个月600日元可以在APP上收听超过上5万首的动画歌,同时也开始运营LIVE活动。这是日本第一个专注动画歌的流媒体平台,也是直到今年才搞出来。主要也是想进一步整合涉足了动画音乐的各大厂商,同时进一步拓展用户市场。不像欧美,网络配信早就成为了主流,日本的实体依然占据了绝对的主导,网络配信这边相对来说发展的有点慢的感觉。

1512968079947546.png

 

叫兽:-主要也是和他们的商业系统有关吧,90年代日本的实体唱片太辉煌了,所有的商业系统都已经很成熟了。还有就是网络配信主要是苹果那边的iTunes,但是苹果自己会拿走很多利益,真正要给艺人和曲作反馈多点的还是得靠实体。然而对动画爱好者这边来说,其中的轻度用户层会去参加动画歌的LIVE却不一定买CD唱片来听音乐,就别说CD机了,年轻人可能连电脑都不怎么用了,一个手机就足够了,CD对他们来说就是抽选券和会场限定的纪念特典,根据他们的习惯推出这么一个动画歌专门的流媒体平台也是应该的。

 

感觉日本的音乐市场确实是一个太看重实体的市场。刚才翻了翻ANiUTa社长的访谈,有提到这些年动画歌的异军突起说到底也只是因为衰落的速度没有J-POP快这点。

 

靠着一些商法撑起来的CD唱片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以现场为主导的商业系统还能维持多少年,网络配信在日本的发展,声优歌手代表的新世代动画歌模式能持续多久,主流对这些小众向动画歌的态度变化等等都是挺有意思的话题。



0
amuro_1985 私 信 关 注
 

国内优秀的ACG文化资源分享站!

海量前沿信息+文化主题探讨+社区网友互动点评

我要投稿
相关文章

发私信



登 录

提示信息!关闭